完美教室的内涵与价值
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在新教育生命叙事和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新教育儿童课程的丰富营养,晨诵午读暮省并把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作为所有学科追求的目标,师生共同书写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形成自己个性特质的教室文化。
完美教室的文化构建
我们曾从一所学校的使命、感景、价值观来关照学校文化,也曾从学校的校徽、校歌、校训、仪式、庆典以及建筑英雄故事等角度来剖析学校文化;一间教室,应该在叙事过程中,拥有自己的独特命名象征标志、英雄榜样;学校文化对于学校形象、学校历史一样,教室文化是完美教室的灵魂,是一个班级的使命、价值观、愿景的集中整合与体现。
在教室文化的思考中,呈现在世人面前的第一形象是教室命名,而最终呈现的则是教室文化的整体构建。一间教室的名字,应该是教室文化的具体承载与体现,是班级成员的自我镜像。在新教育的教室里,往往通过具象化的命名,把格式化的数字符号,转化为一种精神意向,赋予教室一种精神力量。教室命名,就像每个人出生时被命名一样,是生命中一件特别重大的事件。因此,许多班主任老师总想别出心裁,起一个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教室名字。是的,每一间教室应该是独特的,但这里的独特不是非要起一个多么新颖别致的班名,创造一个多么漂亮夺目的班徽或是象征物,让自己的教室与众不同,另类张扬。它是非同寻常的,是意味深刻的。
正如海子所说,“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一个温暖的名字”。名字叫什么也许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传递灵魂碰撞产生的温度。
所以,教室命名,可能已经在老师的心里酝酿了很长时间,甚至已经有了非常完备的构想,但是正式命名的时机却仍然需要寻找甚至等候。最好是师生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创造时机,譬如在相关的电影观看或诗歌学习之后,巧妙地提出来,成为一种共同的命名。没有一个名字是完美无缺的,重要的是它是我取的名字,就像晨诵诗是的,一棵树,一棵草,一块石头,一粒沙·.··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通过这种命名,成为意蕴深刻的象征物最好的方式是在师生共同生活的岁月中逐渐建构起来,这是一个以教师为引导者,师生共同体为主体的自我书写过程。我们希望教室的布置要有切合孩子生命子们能够随时看可以非富多彩,当然,装饰教室的最重要的事物,应该是师生的作品;大家共同变提倡宁可有不完美,也要让每一个孩子的作品上墙,因为这是“我们”的阵地。所以教室布置,应该把教室墙面当成我们自己的杂志社、电视台、档案馆。同时,教室还可以成为我们自己的园艺房、展示厅,大家种植的花草盆景,烧制的泥巴陶艺等,也可以利用这个空间陈列交流。总之,教室里的每一个空间都应该由师生共同创造,这是一段共同成长的生命旅程的见证。对于孩子们来说,让他们在其中发现自己,认可自己非常重要。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室文化,既要考虑到儿童生命成长的阶段性和普遍的人类精神,也要考虑到一间教室的民族与地方的风格特色。我们与雷夫的“第56号教室”就处于不同的语言文化中,它就必然呈现出一种与“第56号教室”生命精神上息息相通,但文风格上迥然有异的气质。
完美教室与道德图谱
教室是个小社会。有关这个社会的一切:道德规范、行为规则、规章制度、榜样底线·····全都与这个社会同步建构而成。一间教室总不是凭空存在的,它总是处于特定的环境中,并且是环境的一部分。
对一个教室的师生而言,习俗指的是那些先教室而存在,但并不源自生命之必然的行为规则。这种习俗是无所不在的,它们赋予人们的生活以一定的形态与秩序,但也可能隐蔽地让人服从于某种压制。所以,缔造完美教室,意味着教师对习俗的二重性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应该是一个让习俗与生命不断对话,既通过习俗规范人的身体(包括言行举止),又让人审慎地对待习俗,不视为理所当然的真理的过程。
一群人相处,总会生成一些特定的“游戏规则”。对一间教间教室集体的共同约定时,事实上已经赋予教室民主生活的含义,为了更好地指导缔造完美教室工作,更好地形成学生的道德人格,西方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六阶段理论和中国儒家文化道德三重境界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教育实验的道德发展图谱。
这个新教育道德图谱,可以称为新教育道德人格发展的三境界六阶段学说。我们认为,人的道德发展,会经历自然功利境界(包括“逃避惩罚”要捍卫游戏规则”两个阶段)和道德仁爱境界(包括“将心比心”与“惠泽天下两个阶段)
任何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总是同时具备六个阶段的可能性。
人的道德发展的伟大意义,正来自对这一阶段的超越。在共同
生活中,作为群居的特殊生物,人在进化中发展共同生活所必需的相关道德水平,就是超越个体趋利避害的习俗规则境界。这个境界包括“我要做个好人”和“我要捍卫游戏规则”两个阶段。其中“我要做个好人”“我要做个好孩子”,是依据社会既定的规则标准来看待自己,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但人对这些规则是不够自觉,也不自主的,而且更多是为了取悦别人的。可是,在“我要捍卫游戏规则”阶段,人往往更加自主地捍卫游戏规则,其中固然包括那些自己已经认同的先于自己存在的社会规范,但更强调那些普遍的共同创造的游戏规则。就这样,人在道德生活中开始由被动进入主动的阶段。道德发展的这一境界,相当于孔子仁学体系中的“克己复礼”。道德发展的最高境界,我们称为“道德仁爱境界”。
总而言之,一间完美教室的根本是为了生命的绽放,是为了让人性充满道德的光辉。
具体来说:1.一间教室,应该有自己鲜明的价值追求,有一种基于生命自由的信仰;
2.一间教室,应该是传统文化习俗与孩子生命天性之间的缓冲带一既是训练场又是庇护所,孩子们既能够体认这些传统又能够有资格对这些传统加以审视与反思;
3.一间教室,应该以民主的方式生成自己的游戏规则;
4.一间教室,应该有自己的道德人格系统,以及相关的一些用来理解人性的理论工具,并引导我们去理解整个世界,同时以此指导我们在教室中的共同生活。
如果对照上述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像美国著名的罗恩·克拉克-《优的正是上面所述的第2点和第3点-这可能是因为他的处境使得他必第3点和第4点,这使得他的“教室教育学”显得更为深厚与合理一些。
完美教室的课程建设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是以新教育的视野,重视对当前教育的缺失以及生命的无限潜能,开发出一套更人文、更诗意更整体性的综合课程。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在强调“浪漫一精确一综合”侧重精确环节的实现;而儿童课程则在强调同一认知过程的整体性的同时,更强调兴发感动、生命在。康髡馊方谥械牡谝缓偷谌龌方诘氖迪。
如,在中高年级,晨诵课程中的“农历的天空下-中国古诗词之以及以人物形象分析和道德主题讨论为主要手段的全班及亲子的整本书测成趣。而在数学上,已经有有识之士在三重境界的指引下,开始追求则造数学、发明数学的新教学。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新教育实验的三个概念或者说三个课程,我这三个概念或者课程包括:一是被精确编排了的晨诵课程,二是道德人格发展图谱指导下的阶段性整本阅读;三是教室里人人成为角色一个都不能少的童话剧。在任何学校,如果能将其落实到教室里,无论三年还是六年,坚持着执行下去,也就成了“课程”。
童话剧整合各种艺术元素,让孩子们的生命直接与人物同在,把大家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呈现在世界面前。这三个课程,正好对应着一间教室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学期。而这些日子不断地积淀下来,也就成了岁月。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种子在岁月中的过程,这就是课程。所以课程的终点,就是教室里的每一个生命,都不仅经历了时间的洗礼,而且通过不断地成长,能以开放结实的姿态,呈现在世界面前。
完美教室的生命叙事
一间完美教室的缔造过程,就像一个小说家展开他的梦想,并最终创造出一部伟大的作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只是一个教师的梦想,而孩子们只不过是他冥想中的角色。如果我们赋予这个比喻以共同建构的特点,那么它仍然是适用的:这个叙事由师生共同完成,但总有一个人,它先于其他教师和所有学生朦胧地构想着这一切,并在和师生共同体的对话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完善着这个梦想。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班主任,无论明天还会有什么名称,他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室的第一缔造者,一个行动的梦想者,一个理想主义的行动者。
然后,就像电影《盗梦空间》所讲述的那样,完美教室的形象,无论们到来之前就被细致地构想。也就是说,远在成为事实之前,它已经在蓝图上成为一座美妙的宫殿。每个假期过半,就开始盼望着开学,开始想象着“写下明亮诗篇的第一行”想象着教室的新设计,孩子们的新课程,班级的新生活。
教室里的生日祝福是新教育实验的一大特色,它体现的是我们对每一是让孩子感受到生命被平等地尊重和接纳,感受到生命的庄严与美好。在生日庆典的许多项目中,生日故事和生日诗,是最为新教育化的两种形式。生日故事,就是为孩子量身定做,选择一个和这个孩子的经历或内在秉赋有关联的故事,以他生日的名义,讲给全班孩子听。生日诗,就是教师改编晨诵中的某些诗歌,或者自己创作,利用孩子们名字中的含义,生活经历,性格特征,编织出特别的词语,就像蜘蛛夏洛为小猪威尔伯织字那样,织下最郑重的期许。
每个学期的结业庆典,对许多新教育榜样教室来说,是所有节日中最为隆重的。每一个教室,首先要进行一个师生互动的“教室叙事”,用照片、录像、重新编辑组合的诗歌,回顾刚刚走过的一个样的回顾注定充满了细节。教室叙事之后,是为每个孩子颁奖,无论学自己作为独一无二的生命的特别期许。
我们思考学校文化时曾经说过的一样,没有故事的学校,一定是没要有伟大的故事。故事源自何处?源自挑战和遭遇,没有挑战和遭遇,完美教室应该让每一个生命创造奇迹,没有挑战不可能,没有战胜各种遭遇,又谈何奇迹?所有的奇迹都会告诉大家:要永远学会挑战不可能,要让孩子养成追求卓越的习惯,有一颗不甘平庸、不安分的心。无论是今天在教室的学习,还是未来在任何岗位上的工作,都是如此。在人生的任何一段旅途上,应该永远努力成为卓越者和创造者。
缔造完美教室,创造生命传奇,离不开教师真诚且深刻的爱。对于教师来说,教室就是我们的星球,孩子们就是我们的“玫瑰”与“狐狸”,或者就是我们的“小王子”。我们原本孤独的生命,我们原本并无隽永意义的人生,将因为这种彼此归属而拥有意义。就像我们和家人更为持久的深刻的彼此归属一样,这都是相互的驯养纵然他今天尚末卓越,也至少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这样他才能带领带领孩子走向卓越。
造完美教室,创造生命传奇,离不开教师的深厚学养,汲取的心理学、文学等人类知识的精华,让自己的爱和使命感更量大;从优秀到卓越。缔造完美教室,创造生命传奇,离不开教师的心理修炼。一个教师的内心世界,与一间教室的生活世界息息相通。缔造完美教室的过程,从教师自己的成长叙事来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磨砺生命特质,弥补自我缺陷的过程。教师就如同一个教室的导演,他的优缺点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他的性格会在无形中烙印在教室里。
新教育的卓越课程
如果把教室作为学生生命发展的重要“场”的话,那么,课程本身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课程的丰富性决定着生命的丰富性,课程的卓越决定着生命的卓越。
什么是课程?
现代意义上课程理论的出现,一般以杜威的《儿童与课程》(1902)和博比特的《课程》。
我们比较喜欢课程最本初的比喻,即称课程为道路。如果把此刻的教育作为我们的起点,那么教育的目的就是一个终点或阶段性终点。在起点与目的地之间的这段道路,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
所以,在我们的课程概念中,“起点”首先意味着课程实施的具体对象,终点意味着课程目的实现程度。
课程与教学是两个密切相关又各有重点的概念,课程作为教学内容是相对静态的,教学作为一种师生交往活动则是动态的。课程是教学的“蓝图”,教学是按照这个蓝图施工的过程;课程是教学的“乐谱”,教学是按照这个乐谱演奏的过程;课程是比赛前的方案,教学是根据这个方案比赛的过程。
什么是卓越课程?
如果把课程视为以活生生的人为中心,包括起点、目的地组成的道路的话,那么,所谓卓越课程,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人的可能性,最好地完成了课程的目的。
什么是新教育实验的“卓越课程”呢?
首先,卓越课程应该是实现新教育实验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使命。卓越课程的何一个新教育课程的研发,其目的应该指向“人的自由,人的幸福完整”而具体实施过程,也应该是幸福完整的,而不是痛楚与异化的。
其次,卓越课程应该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的生命为本位。如果把课程比作道路的话,这条道路就是学生生命实际走过的道路,虽然我们教育者也走在自己的道路上,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和学生一道上路,但是毕竟我们设想的这条道路的起点是学生,终点是学生,走着的主要也是学生,所以这个主体理所当然应该是学生。
卓越课程应该最大限度地吻合各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再次,卓越课程应该经历浪漫、精确、综合三个阶段。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认为,人类认知包括:浪漫、精确、综合这三个循环往复。浪漫,就是兴发感动,就是生命面对事物的“初感觉”:困惑的“感觉”,学习就难以为继,勉强用纪律等强制手段维持下去的学习,精确就是条分缕析,举一反三,使浪漫阶段掌握的内容更为精确,
最后,卓越课程应该充满惊奇,触及灵魂,生命在场。博而诺夫的教人类学认为,“遭遇”在教育中具有特别的意义。人与知识的相遇,人与人的相遇,应该是一个深刻的事件,而不应该是平淡无奇的任务。卓越课里,不应该是一个资料集,而首先应该理解为一个心灵事件,一次冲击或一系列的冲击。
新教育实验的“研发卓越课程”,是指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价值引领下,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新的整合创造,通过课程的创新使课堂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带领学生经历体验、合作探究,建立从而使生命更加丰盈。
新教育的卓越课程体系
新教育的生命教育课程,我们可以将其命名为“新生命教育”,这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把握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新生命教育应当有五个纬度,新生命教育应当有三级目标,那就是: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成就人将体育、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防艾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健康、安全与营养的课程,
新教育的艺术课程,就绝不是简单地学一门两门乐器,更不是有地方,尤其是在所有课程的起点与终点处。
在小学阶段,艺术教育更加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整个教学应当受到艺术的激发和带动”。从每天早晨的晨诵开始,到每学期的童话剧课程,每一所新教育的学校都应该具有浓郁的艺术氛围。艺术能够让机械枯燥的生活变得轻松、美好,把被课表分割的生活重新连缀为一个和谐的整体,让生命在高强度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显得紧张与忙碌,而仍然拥有从容与优雅。
在以上四类课程的基础上,作为培养“完整的人”“自由的人”“有个
性的人
用特色课程来追究与众不同,这在严格意义上是幼稚的。因为真正的与众不同是在常规性的事务上,我们拥有更为风格化的处理方式。即使我们是艺术特色学校,或有舞蹈、跳绳、书法等诸多特色课程,但如果我们在生命教育、公民教育、智力教育以及学习型组织与教科研等方面极为平庸,那我们就仍然是一所平庸的学校。特色课程只能是整个课程框架的有益补充,在学理或逻辑上,我们应该首先强调解决主要的课程-如果一个特色课程具有更高意义上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功能,那么它就理应成为课程框架中的主要部分,留白未尝不是新教育改革的“自由”
如何研发卓越课程?
研发卓越课程,是在既定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框架下进行的。新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新课标是国家标准,不同的地方和学校,可以有不同的课程内容,但课程标准是必须遵循和落实的。新教育所能够做的,是依据自己的理念和理解地达成国家标准。所以,新教育的研发卓越课程,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对现有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即根据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整和加工,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实现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二是在执行规定课程内容的同时,作为研发主体开发出新的校本、班本教材。
我们还需要些什么?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
其实,应该考虑的是我们拥有什么,即关于课程资源的问题。除非。一个老师身,拥有什么,这非常重要。
第三,一定要从学生那里来理解课程。课程的主体是学生,课程在一个角度讲就是每个学生的生命旅程,在大多数课程里,是一段并不脱离情感、道德的认知过程。